编者按:
在广州远离城中心的小洲村,有一所特殊的学堂,从挤挤挨挨的民居中生长出来,一个小院子,4层小楼。一楼有教室,有做饭的地方,二、三、四楼分布着学生宿舍,二楼还有个图书室。学堂的学生在 15 岁至 20 岁间,来自村镇,早早离开了常规的升学轨道。在这里,他们可以学习文化知识、职业技能,以及更重要的,提升身心素质、职业素养。
学堂创立于 2018 年,名为实务,从北京到广州,搬家数次。如今的学堂外生活和商业气息浓厚,边上有菜市场,公交站,周边居民也很多元,有搞艺术的、做教育的、做生意的、收废品的、在附近工厂上班的,有本地人,也有外地人。把学堂安置在这里,是创始人欧阳艳琴有意为之,因为这里真实。「以后这些孩子出去上班,也会选择这样的地方住,物价低,房租少,生活设施便利。」
(资料图片)
欧阳艳琴曾经也是留守儿童,后来考上大学,做过记者,又投身教育公益。她了解这群早早进入真实世界的孩子所面临的困境,创立这个非学历职业教育项目,就是想帮助他们在远景并不清晰的人生旷野中,探索职业路径和人生目标。如果当下你也看不清未来,对自己不太有信心,不知道下一步的目标如何设定,也许可以从这群孩子身上获得一些启发。以下是欧阳艳琴的讲述。
▲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播客「声东击西」节目。更完整对话,请收听本期节目。
投入真实的生活
现在我们的学生通常有两类,一类是自己不太想继续学历教育的,一类是被动地被学历体系抛弃的。他们大部分来自普通家庭,父母的工作比较基础,比如在工厂做工,或是做销售、家政、装修等。
这些孩子能选择的工作有限。学堂很重要的工作,就是培养他们的个人主动性,让他们有意愿和能力为自己负责,学会探索自己的目标,描述自己的目标,然后制定计划,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。有了这个关键能力,后面他们就能走自己的路。
刚开始办学堂的时候,我们觉得这些孩子没有享受过好的教育资源,工作了也没有好的社会资源,一心要帮他们补齐,于是安排了很满的课程,带他们去不同的公司参访,做职业探索,还帮他们推荐实习岗位。但后来我们发现,这些孩子表面上在学堂学了很多东西,但还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,如果缺少了这一点,最后在工作岗位上都做不长。
所以去年开始,我们把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主动性,拿掉了很多课程,也不再给他们推荐工作。我们还是会让孩子做职业探索,只不过改变了路径,现在我们是让他们自己去了解这些企业,自己去联系。
学堂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就是陪伴,我们大量的时间是跟这些孩子共同探索他们的目标和职业,顺着他们的目标,或是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,给他们一些方法和支持,由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,去实现目标,去真实地生活和做事。
我们还会帮孩子建立自信。来学堂的孩子不光年龄偏小,而且自信心不足。但他们如果在学堂尝试过一些事,或是在学堂老师的帮助下,在走向职场或社会的过程中尝试过一些事,自信心会很不一样。
我们尤其鼓励他们去尝试一些总觉得自己不太行的事。比如让他们自己联系企业,去拜访,去采访。他们可能会磨磨蹭蹭一两周都没走出去,但只要走出去了,收获就很不一样。
▲实务学堂学生在采访。| 图源:实务学堂微信公众号
所以我们的方法论说白了其实也很简单。首先是相信他们可以做到,并且让他们自己相信这一点。其次是帮助他们做一些目标的拆分。一个目标可能乍看上去无法实现,但能不能把它拆成几件小事,一件一件去做?再有就是告诉他们,有困难可以求助。但真实世界里不是总有老师可以提供帮助,所以我们特别鼓励他们向同龄人求助。
这些方法都很简单,就是相信自己,拆解问题,制定目标,寻求帮助。经过反复练习,然后去做一些原本觉得不太能做的事。
16岁孩子的OKR
在学堂里,我们经常让学生制定 OKR(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,目标和关键成果,常应用于企业管理)。每周一做计划,后面复盘,让学生去分享这一周的进度。
一开始,他们会说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找工作;找到工作以后,目标就是去上班。我说那不如改成撞钟,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。这时我就会问,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真实的问题?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?
▲实务学堂学生在学习如何制定OKR。| 图源:实务学堂微信公众号
我们有一个学生,去了一家经营古着的电商,团队很小,出售从日本回收的二手名牌衣服。这个学生刚开始做的是最简单的发货工作,去仓库里把衣服找出来,打包发出去。由于古着店有点特殊,仓库里几百件衣服,就是几百个不同的款式,其实找起来不太容易。
在和她聊周目标的时候,她告诉我她的困难就是找衣服花的时间很长,这样压力很大,会担心当天的货发不完,另外夏天库房很热,如果找衣服花很多时间,要热死了。我就说,那你能不能想办法解决一下这个问题,这就是你的目标。
后来她就想了很多办法。第一周去库房整个看了一遍,翻一翻有些什么样的衣服,有什么品牌、款式、材质,摆在哪里,自己做了一个文档。当时我们就特别高兴。她后来又觉得,是不是还可以更优化,找得更快,于是做了一个更细的分类。
到第三周,她又说可以重新分一下类,按自己对这些衣服的理解,重新摆一摆。在这个过程中,她的 OKR 就很具体,就是在解决一个对工作和团队都很重要的问题,这也就是职业素养上说的主动解决问题。
后来老板又给了她安排了新的工作,包括洗衣服,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新品。每一次我们聊的时候,即使是不喜欢做的事,她也总能找出一些新的、把这件事情干得更好的方法。
这就是她的职业探索期,其间我和同学也会向她提很多问题,比如这家公司有多少工种,每个人的收入怎么计算,如果做到最好是怎样的职位和收入。她会记下大家的问题,去了解,再回来分享。这样她对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前景也很明确了。
这个孩子曾经在工厂上班,收入比在这家电商还高。我就给她提了一个问题,为什么这份工作收入更少,但你好像幸福感更强,更愿意长期做下去?她当下是没有答案的,后来有一次复盘时她还跟我说,欧阳老师,上次你问我的那个问题,我还是没有搞明白。我说行啊,那你就再想想。但我隐约感觉这里头有一些东西不一样了。这个小孩才 16 岁。这种对人生,对社会更丰富的、更真实的、更有力量感的体验,对她是非常重要的。
发现那个真目标
我们身处一个不确定的时代,个体怎么在这样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,是要自己为自己负责的。
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,物质飞速膨胀,我们内心对好的标准也是膨胀的,是「既要……又要……还要……」,好工作是既要体面,又要钱多,还要稳定。那经济放缓的时候,你的评判标准是不是要做相应的调整。
▲实务学堂学生参加职业探索项目。| 图源:实务学堂微信公众号
我们在学堂里经常说自立。自立是什么?自立并不是钱越多越好,而是说我所需要的那个东西,我能靠自己去满足。
当经济环境好的时候,大家手机要最好的,电脑要最好的,很多年轻人一工作就买最贵的电脑。但这些需求,真的是自己的需求吗?我最近经常问学生,一个那么贵的手机,真的是你需要的吗,还是你不过是被这个社会塑造出的一个消费者?
在设立人生目标或明确人生价值的时候,我们也要想明白,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。我 20 多岁时,那些得不到的、所谓我想要的东西,是不是真的是我人生所追求的?可能并不是。
再做个假设,假如我明天就去世了,能让我安心离开的原因会是我曾经做了一份什么工作,曾经收入多少吗?肯定不是的,否则我就是一台机器,一台安全运转了 50 年的好用的机器。
最近我还和一个学生聊,到底我们的人生使命是什么,怎么样过这一生会让自己觉得满意。这个学生就非常直接地说,我的原则就是自我中心,我的追求就是自私自利。
我觉得这其实也是很多人的心声。我说当然,每一个人都要自利,你是最爱自己的那一个,没有别人会为你负责,你肯定要去追求自己的利益,只不过你有没有想过,利益是不是只有一种,是不是只有赚更多的钱才叫我的利益。
然后我举了一些例子,比如我们有志愿者考上了名校,但最后放弃学历;还有一些人,有机会赚很多的钱,但没有去赚;或者有人有资格去考公务员,但也没有去考。不是所有人应该追求的人生,都是那几个很单一的目标。
其实人是有很多种活法的,还是要不断探索自己的真目标。我觉得在经济放缓的时候,可能刚好适合思考这样的问题。
标签: